“你看!我这条视频播放量较往期增长了近70%!当百说的千万千名都是村里的故事。”7月30日,工程距离参加广东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已过去逾一周,乡村而阳江“乡村网红”黎扬杰仍在不停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把课堂所学转化为看得见的网红“流量”。
在黎扬杰最新发布的当百视频里,他的千万千名镜头语言极具感染力:农妇从泥土中挖出花生,汗水顺着笑脸滑落,工程她的乡村背上是熟睡的婴孩,而稍大的网红孩子正好奇地张望。这条充满乡土温度的视频在各大平台发布后立马走红,播放量达4.7万。“用培训导师所教授的知识去讲乡村故事,更能感染网友,也让大家对我的家乡更感兴趣了。”黎扬杰说。
阳江“乡村网红”主播黎扬杰最新一条视频的数据情况。
今年,是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之年。为了让探索城乡协调发展更具实效,广东省委网信办、省农业农村厅推进实施“网络强村”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,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是重要的抓手。通过对全省1000名新农人系统性培训,广东旨在输送一批专家型、技术型“新农人”主播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广东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。
从业余到专业
新农人解锁“流量密码”
“我自己创作水平有限,来培训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硬核技能,也确实学到了很多。”参加完培训班后,被网友亲切称为“蘑菇姐姐”、韶关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感叹道。
坚持问需、问计、问效,是广东开展此次乡村网红培训的核心理念,让广大扎根于南粤沃土的新农人学到“乡村所没有”,掌握“流量的所有”。
在多日的系统培训中,参训学员们向头部平台及MCN机构负责人、主播培训师、知名网络大V学习,掌握短视频创作、直播带货技巧、AI工具提效等技能,多名学员表示短视频的流量、数据得到大幅提升。“培训课程非常实用,老师们用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打造人设、讲好故事等。”花信风华商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志鹏评价道。
全省汇聚力量,千名网红赴穗,培训成效立竿见影。结业当天,来自汕头的“乡村网红”高玉婷就着手优化自己的“ 玉婷妹仔”账号,根据老师讲授的“三段式”方法修改了账号简介。“以前做内容全凭个人喜好,现在明白了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——我到底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价值。”创作视角的转变,让高玉婷对自己的内容创作、账号定位产生了更深的思考,“现在,我的账号简介一目了然。”
汕头“乡村网红”高玉婷(左一)参加广东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。
“老师们让我们掌握了‘流量密码’啊!这对我深受启发。”对于此次培训,湛江“乡村网红”王世超频频称赞。在培训期间,来自腾讯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运营专家现场为学员解密平台算法,详细讲解流量爆发的时间节点和把握技巧,“现在我知道,视频发布后要多请熟人点赞转发,才有利于触动官方流量池;对于表现好的作品要抓住时机进行二次创作,让流量持续发酵等。”王世超说。
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“流量焦虑”“数据焦虑”问题,本次培训,担任讲师的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系副主任朱立芳的一句“先起飞,再调整”,为大家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“做‘三农’自媒体,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上、实践上坚持下去,没有人可以保证说什么时候一定能拿到结果,但是只有坚持做,才能离结果最近。”朱立芳如是说。
从一人到一村
“传帮带”扩宽产业路
人才振兴是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、乡村振兴的基石。数字下乡,农货上行,直播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。而此次培训,并非要塑造“千万、百万、十万”的流量明星,而是让广大农户不再“望网色变”,致力打造十个、百个、千个等等的乡村流量“领路人”。
在高玉婷家乡,一位卖柿饼的老农在她的带动下拿起了手机,开始拍摄短视频,收获了几十万的播放量,助力销售柿饼数百斤。“看到了网络的价值,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主动尝试这个新农具。”高玉婷说,不少农户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也纷纷鼓起勇气开始拍视频、卖产品。
以一场培训为节点,“乡村网红”的“传帮带”,广东正让千名网红培训实效,覆盖全省各地田间地头,为乡村振兴培育新生力量,为农产品拓宽销路开辟新通道。
在阳江阳春,黎扬杰联合工会开展累计16场乡村电商培训,带动农户“从0到1”做“三农”自媒体,目前已经有30%的村民实现了独立的开播、运营。“今年我们通过短视频助力销售荔枝、花生等农产品,仅花生就卖出了近两三万斤。”黎扬杰表示,这次培训过后,他计划给当地的留守妇女开展义务培训,将学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大家,为留守妇女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。
阳江阳春“乡村网红”黎扬杰(右一)参加广东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。
而在湛江,王世超同样把培训所学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。近期,作为“鲜美湛江”网络推荐官的他,与湛江市良垌镇平田济村签约联建,并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对当地农户进行了直播、短视频等培训,鼓励大家从“幕后”走到镜头前,既种得了水果,也能进得去直播间,为自己的农产品代言。“现在的农户,一定要掌握必要的电商技能。”王世超说。
“鲜美湛江”网络推荐官王世超开展乡村主播专题培训。
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
数字赋能“乡村生命力”
当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“新农具”,每一份藏在深山的优质农产品都获得了被看见的机会,乡村振兴的数字新图景愈加清晰。
日前,广东发布《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,其中对“小红书村”“抖音村”的布局颇具深意——这不是简单复制城市的网红模式,而是赋能乡村老百姓成为自己故事的主人公。正如朱立芳所言:“以前是城里人讲乡村故事,现在该乡村自己讲了。”
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系副主任朱立芳作《三农自媒体内容选题与创作》主题讲授。
关于“网红变长红”的命题,作为学界专家的朱立芳持乐观态度:“当前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是,越来越多90后、95后甚至00后年轻人返乡创业或参与乡村治理,他们非常了解互联网,又扎根乡土,人设和潜力都非常宝贵。”朱立芳强调,即使是同样的事情,不同的人来做效果截然不同,这些扎根于乡村的年轻人如果有系统化的学习、长久的坚持,是可以把“网红”变成“长红”。
朱立芳进一步阐释:“这也是一个有机的过程,需要持续耕耘,当某个账号或产品通过流量做起来后,后续更需要基础设施配套、资源引入等系统性支持,才能实现向长期发展的跨越。”
未来对所有人都是未知的,这对每个人都是机遇。谁会是广东的“乡村流量王”?或许是在参加培训的千名网红之中,又或许是在千千万万岭南农人之中,但毋庸置疑的是,广东正以“乡村网红”开路,持续地讲好新时代和美乡村故事,让岭南优品走四方。
对于“三农”内容创作,朱立芳也明确地指出,未来“三农”自媒体的精品化是必然方向,当受众对浅层娱乐内容产生审美疲劳,唯有深耕优质内容、挖掘深度价值,才能获得持久传播力,更好地讲述乡村故事。
一场培训落幕,千万农户触网。如今,放眼南粤,从千人到万人,再到百万名“乡村网红”共同发力,一个个闪烁光芒的手机屏幕里,流量正在成为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参与者、见证者、推动者,穿越珠水南岭,一村又一村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曹童童
图片:受访者供图